夜幕下,将军身披金甲未曾卸下,深夜里军队行进时兵器相互摩擦发出铿锵之声,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脸庞。纵观历史长河,每个朝代的稳固都离不开两类关键人物:运筹帷幄的文官和驰骋沙场的武将。特别是在外敌入侵、江山动荡之际,武将的统兵之才往往直接决定着王朝的命运——战败则社稷倾覆,胜利则新朝崛起。
唐太宗李世民虽然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,但其在位期间确实推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善政。他深谙用人之道,尤其擅长平衡君臣关系。对于那些开国功臣,他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,使得多数功臣得以善终。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这一政策的最佳例证。
在凌烟阁功臣榜上,有三位出身瓦岗军的猛将:排名第十八位的左领军大将军、卢国公程咬金;位列第二十三的光禄大夫、兵部尚书、英国公李勣(即徐茂公);以及排在末位的徐州都督、护国公秦琼。令人意外的是,威名远播的秦琼竟在二十四功臣中垫底。那么,若论瓦岗八猛将的排名,他又能位列第几呢?
展开剩余68%李勣堪称文武全才,既能治国安邦,又可征战沙场。他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李世民的刻意压制。这位帝王担心李勣功高震主,临终前特意将其贬出京城。直到儿子李治继位后,才重新召回李勣。父子二人这出双簧戏,成功让李勣死心塌地为李唐效力。至于他后来支持武则天为后,或许暗含对李氏皇族的某种报复心理。
瓦岗军中还有五位性格迥异的猛将:刘黑闼曾让李勣险些丧命,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。可惜他反复无常,最终被李世民诛杀。若他尚在,秦琼恐怕难居首位。罗士信与秦琼同乡,年少时便成为隋将张须陀麾下骁将,以少胜多的战绩令隋炀帝都专门派画师为其画像。而当时的秦琼还只是个无名小卒。
盗匪出身的王君廓同样勇猛过人,但为人奸诈。他在瓦岗军与唐军之间反复投靠。在洺水之战中,李世民派他与罗士信分头行动,结果王君廓成功突围,罗士信却战死沙场,二人高下立判。
单雄信因与李世民有旧怨,投降后仍被处死。即便李勣割肉明志,以证当年誓同生死的兄弟情谊,也未能改变其命运。这件事或许正是李世民始终防备李勣的深层原因。
纵观瓦岗八猛将的生平,几乎个个战功赫赫。相比之下,秦琼的武艺确实难以跻身前五。乱世之中,选择阵营和把握机遇同样重要。瓦岗军人才济济,最终只有三人活到李世民时代,这一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。
然而,能在李世民时期幸存也不意味着就能安享富贵。这些功臣的从龙之功,往往会被皇帝视为潜在威胁。因此,即便战功再显赫,在凌烟阁的排名也未必靠前。帝王最看重的,始终是臣子的忠诚度,这一点从功臣排名中便可窥见端倪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实盘配资官网-靠谱的配资-股票怎么玩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