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雪山女神生下的孩子里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,老大叫黄河,老二叫长江,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。三个兄弟抱在一起,没人能够征服……”7月11日晚,陕西大剧院的舞台被雪域高原的凛冽与炽热所包裹,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全新创作的秦腔《红河谷》迎来首演,在虚实结合、大片画质的舞美设计中,动情讲述了汉藏儿女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的壮阔故事,展现了爱与信仰、家国大义,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、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。
《红河谷》将藏族元素和秦腔剧种的诸多特点有机结合,既充满雪域高原的神秘色彩,又充分展现了秦腔的苍劲豪迈,余韵悠长。首演现场,当藏族少女丹珠高唱着“美丽的河谷我的家” 与英军同归于尽,当洛桑与雪儿在圣湖岸边以“藤缠树,树抱藤”的誓言相拥,全场观众在泪水中读懂了这部剧作最动人的密码:在民族危亡的宏大叙事下,每个生命的爱与抉择,才是历史最鲜活的注脚。
展开剩余84%从“小我”到“大我”:角色弧光里的精神成长
“好一个红河谷,我的家,雪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……”《红河谷》以1900年红河谷的抗英斗争为背景,却将镜头对准三个年轻人的情感裂变。藏族头人女儿丹珠的唱词贯穿全剧,从“看你的眼神火辣辣”的任性炽热,到终章“为了爱粉身碎骨也开怀”的决绝,完成了从贵族少女到民族脊梁的蜕变。
该剧由著名导演黄定山执导,王宏编剧,二度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、二度“文华奖”得主李梅领衔主演,梅花奖获得者边肖、李军梅、赵杨武、李小青、王航联袂主演,集合了戏曲研究院的众多优秀主创和演员,可谓群星璀璨,阵容空前。
舞台上,李梅以秦腔“苦音慢板”演绎丹珠目睹奶奶惨死时的悲恸,唱腔里藏着藏地“哭腔”的颤抖,而在“舍身取义”时却突然转用明快节奏唱出“打起战鼓喝一声彩”,将赴死的勇气唱成生命的礼赞。
洛桑的成长同样令人动容。这个拒绝射杀大雁的差巴,在剧本中以“天上的大雁是一双”的唱词传递慈悲,却在英军入侵时化作“牦牛般凶猛”的战士。当“洛桑”王航在沼泽救“雪儿”李军梅时,将秦腔“跪步”与藏族“踢踏”融合,膝盖在舞台上叩出闷响,配合“哥哥把妹妹暖胸口”的合唱,让爱情有了沉甸甸的重量。
汉族少女雪儿的转变更具戏剧性。从“来世做猪做狗也不做女人”的绝望,到主动引导英军进入沼泽的从容,她在剧中的藏语名字“达瓦”(月亮)成为象征。
程式与真情:戏曲语言如何解剖人性
导演黄定山巧妙运用秦腔程式解构复杂人性。丹珠对洛桑的试探,用“花衫”行当的扇舞传递暧昧;洛桑拒绝代本提亲时的倔强,借“须生”的“抖髯”外化内心挣扎;就连英军军官洛克曼的虚伪,也通过“净角”的夸张脸谱与短促唱腔形成讽刺。这种“以形写神”的表达,让角色的每一个细微抉择都有了戏曲特有的张力。
音乐设计则成为情感的“解码器”。丹珠与洛桑的对唱采用“秦腔藏化”处理,如“猎雁言情”中,板胡模仿藏笛的颤音,梆子节奏融入藏鼓的切分,让“贵贱都是自由魂”的呐喊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,又有雪域高原的空灵。而雪儿与洪志的兄妹重逢,以古筝弹拨汉族民谣旋律,与藏地弦子形成复调,暗喻“黄河长江本同源”的深意。
该剧结合现代化的舞台装置,使用了大屏、投影等技术,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。在此之中,实现人性冲突的可视化呈现。圣湖场景用投影打造“水天一色”的幻境,洛桑与雪儿的定情誓言在波光中浮动;战争场面则突然切换为冷色调的机械舞台,“炮口矩阵”与演员的血肉之躯形成残酷对比。这种虚实转换,恰如人性中光明与黑暗的角力。
观众共鸣:在百年故事里看见自己
首演谢幕时,90后观众马晓雨的纸巾上沾满泪痕:“丹珠最后唱‘长出的还是多情的花’时,我突然懂了,英雄不是天生的,是在爱与痛里被逼出来的。”这种共鸣源于剧本对“普通人”的尊重:洛桑会在爱情与责任间犹豫,雪儿曾想过逃离红河谷,就连丹珠也有“水中捞月两手空”的脆弱时刻。
看《红河谷》时浑身起鸡皮疙瘩,太震撼了!带俩中学生来之前还担心他们觉得秦腔枯燥,结果完全多虑了。孩子全程眼睛发亮,紧张时攥拳,高潮处鼓掌尖叫,谢幕时依依不舍。
这趟太值了!原来传统戏曲能这么抓年轻人,散场后他们一路聊角色,说 “秦腔真带劲”,真心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,这种精神洗礼是短视频给不了的。感谢艺术家们,在孩子心里播下了热爱传统、敬畏历史的种子。
当大幕再次落下,丹珠的歌声仍在剧场回荡:“岁月的风尘把我埋葬,长出的还是多情的花。”正如李梅院长在首演结束后所说:“红河谷的故事已经百年,但爱与勇气永远年轻,这是我们想通过秦腔传递的生命力量。”在历史的硝烟中,让我们始终相信,人性的花朵终将穿透苦难,傲然绽放,这或许就是《红河谷》最珍贵的馈赠!
六位梅花奖演员暖心宠粉
随着秦腔《红河谷》在陕西大剧院首演落幕的钟声响起,剧场内的热烈气氛却丝毫未减。六位梅花奖得主——李梅、边肖、李军梅、赵杨武、李小青、王航现身剧场大厅,为翘首以盼的戏迷们送上惊喜福利,现场瞬间沸腾。
大厅里,戏迷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排起了长队。当六位梅花奖演员面带微笑,手持签字笔出现在众人面前时,此起彼伏的欢呼声、尖叫声瞬间响彻大厅。演员们丝毫没有舞台上的“大腕”架子,亲切地与戏迷们打招呼、合影,为他们一一签署特制的《红河谷》明信片。
“李梅老师,您演的丹珠太震撼了!我看哭好几次!”一位年轻戏迷红着眼眶,双手递上明信片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。“能亲眼见到这么多梅花奖演员,还拿到了签名,今天真是值了!”一位戏迷举着签名明信片,满脸骄傲地与身边同伴分享喜悦。
签名活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,尽管演员们已经演出了近三个小时,略显疲惫,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热情与耐心,用真诚的态度回应每一位戏迷。这不仅是演员与戏迷之间的亲密互动,更是艺术与观众之间情感的深度联结,也为《红河谷》的首演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圆满的句号。
(秦毅)
发布于:陕西省盛达优配-实盘配资官网-靠谱的配资-股票怎么玩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